「妈妈的神奇小子」20210821和「了不得的老爸」有着殊途同归之妙的佳作。节奏掌握得很好,对儿子的执念和妈妈的辛酸都刻画的很深刻。金钱与荣誉之间的抉择拍的很棒,反映出运动员普遍要面对的困境,“一刹那的闪耀不等于永恒”。吴君如的演绎很传神,有时候抱着好的设法主意却总要做着一些两边不讨好的事情,当从妈妈口中说出“他们只会怪我”的时候真的让人心酸。苏桦伟的演员选的也很棒,很好奇是如何在香港找到两个如此相像且具有演技的演员。不过电影抛出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每每到了快要展开群像的时候又收了回去,但还好,白璧微瑕。
表演很扎心,开头小孩子的微笑能把人融化。国语配音效果很差,吴君如的配音甚至让人出戏。电影有些煽情,但真正让人感动之处其实不多。整体工工整整也平平淡淡,没什么起伏。金句和鸡汤式的台词没什么必要。好在不是热血的体育精神,而是拍出了现实中运动员的走投无路。
跟《了不得的老爸》一样,音乐从头铺到尾,每一秒都跟大高潮似的。一个为了孩子如此牺牲奉献的母亲当然比父亲更可信,可也实在是极重繁重。不想再看国产煽情家庭片了,父爱永远像虚假宣传广告,母爱则是一份难以偿还的债务书。父母既不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也不允许自己拥有独立的生活,然后说:这就是东方的爱啊,感动吗?
不是「媽媽的神奇小子」,也不是「神奇小子的媽媽」,而是「小子的神奇媽媽」,孩子的意願並不重要,爸爸依舊總是缺席,媽媽做錯了也是一切為了孩子好,近乎綁架的「世上只有媽媽好」,透露著一股強烈的「沒有XXX就沒有XXX」的單向因果,孩子的自身努力被抹殺,其他人的犧牲與幫助也被無視,真實的故事也許並不如此,只是電影本身實在令人失望。
胶袋不是用来装垃圾而是用来练憋气,奖牌不是用来换钞票而是用来当金器。他怕跑步让母亲太辛苦,母亲因他不跑才辛苦。既然起跑时的人生时已经慢了,更要在后半程发力冲向终点。履带运送了母亲的绝望,跑道证清楚明了儿子的不凡。这条路不是简单的路,他也从来不是普通的人,她却是简单普通却有神力的母亲。
发育不健全的儿子+处心积虑的母亲,前半段几乎就是港版的《阿甘正传》,塑造了一个为奔跑而生的天才-有的跑就尽情跑!特别很是煽情又励志的催泪大片,在这个时间点上映 ,借点东京残奥会的光,是希望大家可以或许更多地关注一下残障运动员的困境吧。虽然一刹那的光辉不代表永恒,但是有得跑就尽情跑,有得拍就尽情拍,想必这也是香港电影人的心声吧。苏妈一直被忽略的二儿子,大概就是澳门吧~
想起七八年前坐在幽暗但氛围轻松的教室里,全班一起看《岁月神偷》。哪怕配音配的稀碎都想给5星,想妈妈惹。
2022-02-16 可惜我没有助听器,不然我也摘了,这配乐铺得我也快聋了。甚至还不如《一秒拳王》(香港 快 跑得 比 秒钟
1、【On Your Mark(望着妈妈)】积极正能量的体育传记片。剪辑使叙事节奏行云流水,还义正言辞地抛出残奥与奥运获奖运动员待遇不合错误等问题;2、【Set】-“听外公说你嫁来时没有一件金器,那我就多拿点金牌给你做金器”-“我只是担心将来谁给你剪脚趾甲”港式煽情、催人泪下;3、【Go!】他快过了火车,行行行(De De De)!
母爱太极重繁重了,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量。你是天生的残疾没人怪你,他们只会怪我,一语道尽为人母的辛酸
意外略掉了苏小我私家从站不起来到走到跑的过程,而把重点更多放在了香港残疾运动员整体面临的困境,格局蛮好的,只是也让每次视角转回小我私家时显得有点为煽情而猛煽情
在港隊剛剛奪下東京奧運會「一金二銀三銅」戰績的夏天,聚焦殘奧運動員窘境的影片來得更有意義。影片改編自殘奧冠軍蘇樺偉的故事,但更多的筆墨不是賣慘他身體的不如意,而是聚焦呈現他對跑步的熱愛以及現實生活的窘迫。跟隨主角一步一步走到領獎台,也讓大部分觀眾第一次知道,原來不是一枚金牌就可以改變命運,原來奧運冠軍需要送快遞補貼家用,原來金牌和金牌不一樣。尤其是今年正值奧運年,各大財團紛紛給獲獎運動員送房送車,我們才更理解殘奧運動員的「同工不同酬」。所以電影在完成了人物故事的基礎上,還想讓觀眾關注、思考殘奧運動員的處境。導演本身和彭浩翔合作多次,又有多年廣告底,在腳本和鏡頭上都很成熟,節奏也不錯,讓觀眾又哭又笑。選角成功,少年和成年的蘇樺偉,活灵活现,舞台劇出身的梁仲衡功底的確扎實。金像獎最佳男主期待一波。
7/10821提前場,作為一套家庭片嚟講佢無疑係好能夠令人動容嘅,但若作為一套傳記片嚟講就拍得有些少甩漏。特別係淡化咗蘇樺偉由細到大艱難嘅經歷,一路睇落嚟不免难免太過順了,覺得唔似睇緊一套傳記片咁,或者香港新導演都面臨呢個情況(缘故原由費事講),冇機會去拍所謂嘅大片,對一個咁大嘅題材拍得有多少縮手縮腳(都關能力事)。不過有幾幕戲依然可以睇到喊,吳君如奉獻咗《歲月神偷》之後最精彩嘅表演。香港**對待正常運動員同殘障運動員嘅公平性,呢個問題導演亦都有點出,呢個群體有人識去同情但冇人識去關注,比賽就知道要公平,咁對待人呢? PS:阿jer唱嘅片尾曲好好聽!
苏神nb,不过剧本还是差了点,而且国语有点出戏了。纪录片应该会更动人
蘇媽媽其實比蘇樺偉辛苦很多多少。金jer歌聲係戲院到聽係好入心入肺架!
high speed 大光圈重手拍法將電影去到廣告質感,但更重手的煽情音樂加如此直接的情感宣洩,貌似攝影手法又跟創作者的目標統一了起來。就是做最簡單粗暴的溫情勵志戲,沒什麼高要求。劇本完整,三幕劇,人設和母子關係變化上,細節笑果的調味上都調動了節奏,讓不那麼情節飽滿的故事也不至於太悶,其實事件是不夠的。你看到後面是審美疲勞的。兩個男演員真好,尤其少年,我一直以為他是真的殘障人士,當他靠上母親肩膀,努力說出把金牌當金器送母親時我有被戳到,尋常的感動比後面的刻意煽情要有效很多。而对残障运动员一刹那光辉不代表永恒的行业现状点到即止,也看出了创作者的商业定位和侧重
今天在母亲大人电视剧短评里看到有人说“什么年代了还有人在歌颂无私奉献的母爱”,晚上看了这部电影。我只能说你没有经历过这么伟大的母亲陪你长大,我感到很遗憾。没有经历过不代表不存在。而所有真正的表达都该值得尊重。
3.5
国语配音版。基本可以预料到能看到些什么,不会有太多惊喜。不过因为不了解这个运动员,稍微有些意外原来很快就取得了成功,又从低谷重新振奋。题材类似,但觉得《了不得的老爸》更好一些。
#FEFF23,7.2/10。
明明是四口之家,却拍出了单亲妈妈独自拉扯大残疾儿子的感觉。弟弟实惨,父亲存在感为零;奋斗过程轻描淡写,过于瓜熟蒂落。
无语。剧本一本,出现问题,毫无悬念的解决,剧情的推进全靠演员台词说,特别很是敷衍。
沒有想像中般感動,但作為近代港產電影中罕見的人物傳記電影,敘事及完整度亦已算頗好了。飾演少年版及成年版蘇樺偉的演員面前目今一亮。 PS:電影只改編真人真事而已,並不是事實的全部。
有些时候啊(比如今天),我也会疑惑,我等叽叽喳喳百般挑剔的观众,真的有体量有力量去倒逼电影流水线上面涉及质量制作的逻辑么?我没有这个决定信念,说出这般自大的话。一者,质量并不是唯一甚至首要的衡量标准,在急需扩张的时代背景加持下,个体言论也好,群体观点也罢,都不利于市场的增量逻辑,反而是流量明星、热点话题、奇观图景、关键档期等等要素来得更加直接,也更加凑效。二者,电影在社会当下的语境之中,并无参与建构价值观的本能机能,而更像一块可消费易消化的点心,削弱的职位地方自然无需费心劳神地出力做功,只要配合肠胃做到两小时推陈出新,便是功德圆满阿弥陀佛。消费者拍拍屁股走人,片方投资方数钱分账。对如此制作的影片,我已很难再用不温不火无功无过的形容词,它们低则敷衍,高也启发,高低要素被限定控制在安全的温室,卑微苟存。
题材本身还是挺值得鼓动勉励。片子做得过于用力了,音乐和节奏都是。没错这样的片子是有被打动的预期的,但是一直催着说你要感动你要感动就会有点奇怪和pushy。打算把12秒58拿出来也看看
吴君如这感染力太强了 太好哭了。
大概是我预期提的有点高
蛮扎实的,情感铺垫的很足,细节呈现到位,更多笔墨还是放在了母子关系,以及几个重要时间节点的比赛上,对于残疾人的糊口生涯困境有点点到为止,但整体还是很动人的,吴君如和梁仲恒表演都不错,金像奖提名有望。可以或许关注到残奥会真的很难得,最后的那个还原画面确实又燃又有泪点,类型化做得还可以,轻举妄动,不过个别地方有点滥用配乐了。
2.5/5。开篇煽情过猛了,还没情绪带入呢。残障+民族情怀+荣誉+演技大咖吴君如,能骗观众很多眼泪了。评分影视作品如何不等于观众对运动员的尊敬多少。
虽然是郑思杰老师安利,但是依旧要说这种廉价感动网大,还是少拍
提前看了点映,残奥题材迎合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对比明显。惭愧的是,我竟从来没有关注过残奥会,想来大多数人也是一样。结果媒体没有像奥运会那样漫山遍野地宣传,甚至电视上也没有转播。说回电影,前面剧情迁移转变过于简单,好在各主角演技在线,剧情现实:弟弟哭诉妈妈对哥哥的偏心,妈妈哭诉拥有残疾儿子的艰辛,哥哥哭诉希望被当成普通人看待的真心。当理想遇到现实,我想,没有人不会在名利金钱面前动心。看到阿伟接广告后的状态本来心里有一点求全谴责妈妈的意思,却被妈妈那段话深深打动:你的残废是天生的,没有人会怪你,可会有人怪妈妈啊。是啊,成也是妈妈,败也是妈妈,妈妈才是最难当的身份啊。运动员也太辛苦,只有拿到第一才能享受聚光灯打在自己身上的荣耀。不管夺冠的没夺冠的,参加的没参加的,都希望给运动员们多些关注吧。
想起了艾什诺兹的《跑》:艾米尔跑不过国家机器,苏桦伟跑不出糊口生涯困境(一如白银越野马拉松的遇难者)。着力点不在于体育励志,明线是母子情,暗线是运动员的赛后境遇——从“同工同酬”的呼吁到速递员的转型,是什么在阻挡神奇小子跑下去?创作者在发出质询,尽管还是太温柔了。用力过猛的地方在于安放了太多戏剧冲突,例如弟弟那条线不了了之,没能处置惩罚好全片的情感密度。在这个市场低迷的年头,华语电影却悄然迎来了跑步题材的并喷,和《超越》《了不得的老爸》同一起跑线,《神奇小子》绝对是领跑者。尹志文在彭浩翔手下磨练出了扎实的编剧技艺:故事、人物、主题,而不是让不动声色的视听鹊巢鸠占;也慢慢发觉自己对电影的评价体系回归了传统。但话又说回来,最喜欢的一场亚特兰大接力赛,又几乎是纯靠视听建构的,奔跑的姿态本就有势如破竹的能量。
3.5/5,用力哭不如用力跑,金句满载,从幼年到青春再到成年之后,虽是讲一个运动员的生活生计,但也在其中勾勒出同工不同酬的现实窘境,可惜部分枝节讲述不足,爸爸的身影也被刻意模糊。青春时期的演员真的好棒,今年金像奖演技奖真是竞争超级激烈
#FEFF 2021#世界首映。我曾经期待《夺冠》能开启国产体育题材影片之路,但其让我失望无比,讲好一个故事太重要了,背景、发展、挫折、崛起、高潮,本片没有其他杂念,将拼搏精神贯彻到底,节奏丝滑如德芙,有笑点有泪点有燃点,在国产体育类型片连基本故事都讲不好的时候,本片就如同一位圭表标准生,更何况还是真人真事改编,最后北京奥运会的决赛现场很难不让人起鸡皮疙瘩。
大概是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朋友身上过,感触更深。但是相似的孩子没有出目下当今世界上。如果当初朋友做了不一样的选择,这部电影就多是她的生活。痛苦和快乐总是相伴的,无论如何选择,人总是要活下去,痛苦的生活也是会开出花来的。我想大家没必要强调这是母亲还是父亲,我们都是人,不管是亲情还是友情爱情,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已,善良坚韧的灵魂不分男女,种族,国别,从电影里汲取营养去照亮现实,难道不好吗。
每个片段都有很感人的点,剪辑在一起却觉得很断片,不知道为什么。励志是真的很励志,残奥果然展示的都是最不屈的人性。
基本上2000年悉尼那場戲,後面那些旗,對内容表達是相輔相成。加油,頂住啊!
17/8/2021 @ CC Victoria。在今年奧運年看關於香港運動員的電影確是特別有感覺。故事著墨在香港運動員的現實困境而不是單純賣慘/雞湯值得一贊,雖然劇本仍有砂石(Locker的弟弟和鍾雪瑩的方Sir妹妹兩個角色的作用完全就是工具人),另外三姑並未有因為同時擔任監製而刻意把戲份放在蘇媽上也是值得加許的。其實中段少年版蘇樺偉的故事比較感動,後段成年版雖然拍出了運動員面對經濟負擔和前途問題,但又開始跌入拋出大量金句的煽情手法令感動位不夠自然。
经过短暂的《岁月神偷》之后,迎来的是松散凌乱的《阿甘正传》+《奇迹男孩》。作为影片,跑道是从“小子的神奇妈妈”到“妈妈的神奇小子”,没跑完。
伟仔从阿妈暗地里为她戴上✤那一幕真的好感动。演员很出色,伟仔直到真人出来我都在想演员是否是真的就是残障人士来演的,而且怎么能三个年龄段都找到这么相似的演员,太厉害了!吴君如演的我一直想到岁月神偷,然后脑里就一直在“一步难一步佳”,这部片我也是因为吴君如才去看的。四星里最少两星半要给演员。
Copyright © 2025 琵琶影视【www.xywanzh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