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双胞胎昆仲听闻他们久未谋面的父亲在卢森堡抱恙,于是踏上了去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旅程。他们找到的男人会是他们记忆中的那个坏蛋父亲吗?
潜水鸭玩具就是要沉到水底,磁带盒里的树叶本该长在枝头。苹果就是会落在树下,羽毛却不会落在鸟的身边。有的人生命是没有重量的,像贴在面包上的标签,箍在羊腿上的脚镣,洒在肩膀上的圣水,像永远不会多带的三明治。加油站看见手臂文身的父亲,任他消失于视线,不同重量的生命,只能回到各自的位置。
#Venezia79# 整部电影的观感很佳,既不过于紧张,又不过于沉闷,而处于一种轻松而生活化的状态中。兄弟俩其实都还是一对没有长大的孩子,虽然问题不断,但依然亲切而可爱。
小哥哥越看越像里兹·阿迈德,双胞胎兄弟俩自古红蓝出CP,小红情绪化,小蓝沉着成熟,小红很二不停作,连累小蓝工作晋升,大概就是这样的戏码,导演要强行拆散双胞胎小哥哥的红蓝CP。去了卢森堡之后,对电影的好感倍增,拆CP和遇爹的戏码都处置惩罚的很加分,情感上后劲很足,特别是结尾的加油站,虽然很巧合,但是让故事线和人物都完整了。
很惊喜,只是我一想到后期是战时在防空洞里做的,好像笑声就要凝固起来。
欧洲真是不缺这种呆萌气质的可爱大男孩,而且很像两个欧版郑人硕在水汪汪地对戏。憨痴是能激发喜感的,有许多段落,单是陈设就已足够有趣,但这气质,又天然可以或许吸纳许多苦楚,映衬喜剧内核的悲,要一直等豁口,等刀插到大腿后无法哑忍的痛,才叫人跟着也抽搐几回。没那么多山穷水尽的,除非又有一座刀光血影的村等在前头。三星半。#北影节13#12,天幕
#Venezia#后来,我们都老了,在被生活一次次鞭打之后,在无数次希望与绝望之后,在与这片土地一起埋葬之后。
掉在地上摔碎的卢森堡✤✤心形石头,夹在磁带盒里碎掉的叶片。羽毛一样沉甸甸的人生,就像浮在水面无法下潜的潜水艇小鸭。
乌克兰版没头脑和不高兴
用轻喜剧的体式格局讲了一个有些伤感的故事,结尾让人鼻子一酸。“人们常说苹果会落在树下,但不会说羽毛落在鸟的身边”,父亲可能就是那个没有重量的人,如果不去找寻,可能一生都不知道根在何方。【BJIFF14th/Day4/Scene14·天幕新彩云】
电影有几分考里斯马基的气味,有冷峻的贫穷的幽默。乌克兰小城市的气息也恍惚东北小城,更多了份熟悉的代入感。这几年北影节一直持续有乌克兰电影放映,只是在2022年前未进入观众视野罢了。2021年,现已成为国际风云人物的乌克兰第一夫人还在北影节上发表了视频致辞,在一带一路加持下真是一团和气。目下当今自然是事过境迁,只剩下这部电影徒作“友好”的点缀了。#BJIFF2023 03
#79th Venice# 地平线单元入围。不及导演前作《缄默沉静吾思》。不过上一部解决母子关系这部解决父子关系也还挺有趣的。片子大问题是剧作各种断裂,悬念也好麦格芬也罢,寻父之旅其实一点都不重要而是经由过程兄弟俩的差异来写父亲缺失的影响和各自的成长线(警察与小混混这个兄弟设定还挺来戏的),视角跳来跳去去,戏虽然有趣但是写得又太散漫……虽然说第三幕还是写得挺不错尤其结尾还真是蛮动人的,不过第二幕实在太碎了……
Venezia 79 OL剧作尚算不错的作品。标签有喜剧,喜剧方面主要靠反差及滑稽表演制造一定的笑点。但整体看下来绝不是一部喜剧。包括老太婆前期表达悲惨生活有点过量打断喜剧节奏,而家庭相处方面就更加压抑了。更像一部偏向现实题材的剧情片。剧作方面也着实花了点力气,例如限制男主出境的是他前面铺垫好的不良行为而不是被机构拒绝,这样的处置惩罚开辟了另一个故事线去完成人物弧光,被动但不刻意。试听就还可以的工业水平。
【看尽人间喜剧】这是这次影展的最后一部喜剧,今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入围,也是人生中第一部乌克兰电影。出人意料的好,所有的喜剧桥段不刻意,都设立建设预期再打破预期的上,人物身份错位孕育发生的笑果让人心疼,一切包袱融入生活又不失智慧,导演虽是第二部作品,但依然成熟,剪辑干净,是一个用镜头讲故事的好的创作者,尤其结局的车里的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让人思考,不煽情不做作……有机会多多看看外面不同国家的电影,电影语言相同,扬长避短,才能弥补我们的不足,没错影展是一个看世界最好的窗户,希望年轻电影人都能参与进来共同进步……
居然不是公路片 ……
入手下手于荒诞,落脚于温柔,无论悲剧还是喜剧,都是发自内心最动人的力量。片尾字幕显示那个受伤的老奶奶已经去世了…
2023BJIFF/今年北影节感官最好的一部,导演对色彩的把握师从基耶,学的特别很是精妙。兄弟寻亲的故事融入了国家命运的宏大主题之下。身穿蓝色外套的哥哥认出了身穿鲜红衣服的年迈父亲却悄悄离去,标志着乌克兰对苏联红色帝国的虽不舍却决绝的告别,新一代乌克兰人当仁不让地拥入了蓝色欧盟的怀抱。你不克不及说他们邯郸学步,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选择。
#BJIFF2023#第15场,3.5,轻快小品
@HIIFF,影片节奏控制得很好,很多出乎意料和笑中带泪,这里的好坏人都特别很是可爱。整个色彩也很棒,比如父亲早年间的名片,车上的磁带,还有最后在桥上的卢森堡桃心。因为照料老奶奶而把电子脚镣帮在羊咩咩身上,因为去见父亲虽然乌龙但逃出乌克兰留在了卢森堡,这种小故事更会让人觉得战争可耻。
#BJIFF2023 很多地方的镜头语言很漂亮。开头汽车追火车一场戏,镜头从汽车处逐渐拉远,退入火车车厢墙壁上的小洞,从近景到远景再到近景,完成了一次出色的一镜转场。弟弟在溜冰场接德律风得知“父亲”的噩耗时,灯光突然变暗,环境内响起激情澎湃的音乐。弟弟果断抛下小女友,踉跄地渴望逃离这片空间,内心燃起了追寻真相的熊熊烈火。还有大量突然的对人物脸部的对焦,似乎是想直击他们的内心。剧情像是段子集,父亲这个麦高芬根本不重要,主要聚焦于无父环境对两兄弟酿成的影响。第二幕(得知“父亲”濒死的消息至入手下手前往卢森堡)的剧情实在是稀碎无比,在那个摔断手的老奶奶身上耗费了太多时间,许多跟主线无关的琐事在营造生活流的同时也极其催眠,整段的调性跟前后都是完全不搭的。结尾父亲神像的坍塌,算是关注普通人的一种温情吧。
【乌克兰】在特殊年份和时境之下,反其道而行之;摒弃既定选材,只专注做一个偶尔傻气、也不忘几分诙谐与感动的喜剧。寻亲真相的揭示和上路所见的种种奇况囧象相互交织,最终完成了一段让人印象深刻、仿佛永远不会到达却已经到达的旅程;片尾的真实经历更加注解了它的别样温度。喜欢男主角们的表演,他们也在不同的状态之下很好地拿捏着角色。
看得很亲切,寻父是个极重繁重的时代命题,乌克兰的社会转型、阶层对比等很多问题都可以在中国找到呼应。轻巧的喜剧性迁移转变和厚重的情感浓度让片子加分不少,男主湿淋淋的鹿眼也救了他。(不太理解导演对身高的迷思 /既然是双胞胎为何拍得像一人分饰两角??#bjiff2023
从男主的角度来看真的是极致的BE美学了。小我私家理解下来,整部电影展现出来的就是人的多样性及人性的复杂。站在每一个人的角度上,你都可以或许理解他们的行为。但放在一起就是各种矛盾和冲突了。
65/100 #Venezia2022#
【补标】#13th bjiff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做不到仅凭只言片语就了解到一小我私家的全貌,所孕育发生的感情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了一种刻奇。同《少年犯》很类似的东欧小混混喜剧的观感,大量配乐与剪辑的使用打破了流畅的观感,但仍然是最好的那一种,做到了内核为悲剧的喜剧。 p.s.不克不及理解428万达cbd这次这场的观影素质怎么会这么差,屏摄录像的纷至沓来,甚至又出现院线片的那种开闪光灯拍照的小丑,提醒之后也会厚颜不耻继续拍,很心累✤
@ 2023EUFF Opening film導演說烏克蘭還是有很多電影院再繼續開,這個片子也已經在烏克蘭上映了✤
#上影節#很搞笑,媽寶男弟弟倒三角的眉毛一看就是個會惹事的倒霉蛋,兄弟倆的身高在烏克蘭平均身高一米八應該會被人嘲笑。最後踏上尋父之旅也很搞笑,我就知道最後加油站的工作人員那裡是他的真老爸。想到自己可能老無所依,也像片中那位斷手的奶奶那樣,那現在還是應玩盡玩吧
# Venezia 79th【D】叙述语气的混乱,如同被迫在冗长乏味的成长故事中添加一针见血的笑料,以掩饰笼罩剧本本身的孱弱。双胞胎的身份设定也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
【北影节天幕新影云4.23】即便是乌克兰喜剧也带着浓烈的感伤味。喜剧元素不做作,前部分哥哥着墨过少,刻画略刻板简单。
7.1 寻父之旅。
SIFF 6.16 镜头和剪辑都挺有意思的,但是不懂为何缺席的父亲永远值得一个故事和爱
SIFF第九场 应该是比较无感的一部 剧本其实挺好的 但就是没打动到我
事实上作者深谙类型片之道,所以才能频频在剧情关键节点的地方熟练地反高潮。而结尾的表达深度也使他有足够的自信把整个故事处置惩罚得松垮又充满幽默感。
干脆利落的生活流喜剧,喜欢!弟弟很突出,但还是两兄弟同时出场更出笑果,他俩一起走路的样子我都想笑。乌克兰盛产小矮个喜剧演员
前面quite good 后面disaster 收尾黔驴技穷
观感不像电影,像生活。观照国内一些电影,起码在用一些电影语言,虽然有些朴素,但有喜感就够了。最后的小我私家表演是本片华彩。导演的把控挺厉害的,取舍得当。在看似没心没肺的笑料里表述着国家历史与家庭、情感的个体心灵史,经由过程影像唤起集体记忆与共鸣。
散乱的结构,简直如鸡肋。主线(哥俩到卢森堡)来的太晚了。最后结局(手腕的纹身,揉碎的树叶)挽回了一些
自古红蓝出cp划掉兄弟(有点无聊
双胞胎兄弟的寻父之旅,太平间没纹身不是,父亲是加油站员工。
#25th SIFF#
#79th_Venezia #TIFF
Copyright © 2025 琵琶影视【www.xywanzh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