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四十的拉蒙娜身兼数份工作以应对巨大的经济压力,琐碎而残忍的生活让她倍感焦灼,她该如何摆脱这种可怕的循环?导演阿尔瓦罗·加戈使用大量手持跟拍镜头,如纪录片般真实展现了一位中年妇女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现实主义风格的粗粝影像描绘出了一幅底层阶级女性的生活肖像。在伤害与误解的克制表达背后,顽强的女性生命力呼之欲出。提名2023年柏林国际电影节GWFF最佳长片处女作奖,荣获2023年马拉加西班牙语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和最佳女主角奖。
粗粝的生命力倒是和盘托出 尤其结尾配乐很赞 原住民音乐又一次把女人比作了大地。但整体略粗,全片都被嘶吼着易燃易爆炸。底层女性的挣扎,繁重的体力活,酗酒而花心的伴侣,破碎的家庭,下坠的乳房,羡慕的女伴,路见不平的打抱不平。最终女主选择了出走了,是否是只有离开才是女性的道路。她的皱纹 红斑 褶皱都自然地呈现 感叹为什么我国没这样的女性电影。
一部纯靠女主一人撑起场合排场的片子。她身上那种生气希望盎然的虎气很容易让观众也随着她一同开心、焦虑、发怒和无力。这不只是西班牙劳动妇女的人生困境,在其他国家(比如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恐怕都是别无二致的。最后一段女主表情三个阶段(愧疚、迷惘、解脱的快乐)的变化设计得很棒。最后希望所有的中年女性都能拥有出走的勇气。
#Berlinale73#又是一部有笑有泪的女性题材佳作。导演虽是男性,但本片不足为奇的是贯穿女性视角——vibrant, authentic, touching. 我们看着这个有强悍生命力的中年女人,在生活中桀骜不驯, 在失去与被伤害的边缘来来回回,对着黑心老板扬声恶骂,和18岁的叛逆女儿兵刃相接——总让我想到那些四川女人和东北女人的故事,作为女性,我们本就命运相连,情感相通。女主与密友夜晚hang out的那场戏——她们在酒吧放肆起舞,在夜晚的海边彼此依靠,是我看过最近几年来关于女性友情最好的电影片段之一。导演说,这部电影是基于一位朋友的真实经历——她最后真的搭乘了那趟火车,并且没有回来。「娜拉出走」式的feminist narrative,无论什么时候何地都令我感动。
影片前半部分,我觉得Ramona是东亚影视作品中几乎没有的女性角色,风风火火、暴躁、敢于反抗,没有一扇门会被她好好关上。但影片后半部分,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无数的女性,看到了我的奶奶、我的妈妈。女的太难了,太他妈的难了,也许所有的女性最终都需要完成一场“出走”。影片结束,大家集体鼓掌,旁边的女孩在抽泣。
2023上海电影节由这部拉开帷幕,100分钟不长不短的情绪却很难消化。电影很好,人和人很近,可以喝饮料,结束时掌声很响亮(终于又听到这久违的情投意合的掌声)。正常又跳跃的生活如此真正的放在面前,才被击醒“啊,这荒诞的三年终于过去了。”我想最后女主坐上离开的车时,心里应该也在想着“啊,这荒诞的生活终于过去了。”
2023SIFF。走马观花。
帮鳏夫注销过世妻子的德律风卡,跟同事抗议不合理薪酬,打男朋友暧昧不清的舞伴,她是勇猛的战士。亏欠女儿的是没有给她一个家,拿走两块巧克力被男朋友怒吼,时常对着能反光的镜面,托起自己下垂的乳房,她是生活的败将。被挖贻贝的年轻男子追求,担心女儿吃一堑;长一智,想要去其他地方,仿佛能改变下垂的人生。
以为类似《罗赛塔》《全职》这种,疲于奔命的对缺钱的恐惧,时刻紧绷的不敢停歇,用大量手持近景跟拍人的无解困境。但不全是,Maria的底色是暖且有力的:对宠物的爱,帮佩佩师长教师注销手机,长椅上短暂感触感染阳光,开捕贻贝的男人玩笑。这些暖色攒到后面她爆发了,想开了,放手了,乘着火车我走了,就很释然——整部电影憋着长长的一口气松开了,车窗边那一刻光照下的松弛感太美丽。《全职》结尾那种天降神兵式的“拯救”其实有点假,更喜欢这种自发的内在的解脱。
23siff第二场 值得 倔强能干,嘴硬心软,理智善良,一地鸡毛 女人真不易…最后的出走真的是勇敢和透气
确实是很有生命力的角色,很少流泪,常常愤怒。最触动人的就是母女情,即使经历再多的冲突,始终还是牵挂着对方。不过看完还是觉得有点浪费这个主题,只是残忍地展示了普通中年女性的困境,全力以赴,仍然是无根无蒂、赤贫如洗,从头到尾喘不过气。
Copyright © 2025 琵琶影视【www.xywanzh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