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好被人欺”、“谁把别人当傻子,谁就是最大的傻子” 黑色幽默贯穿全片,在荒诞和冰冷的西北土地上,爆发最原始的生命力。生活辛酸,一笑而过,“人生就是这样”。陈建斌、蒋勤勤演技狂飙,为公映版王学兵几乎没露正脸扼腕。亮点:后视镜里飘出来的“粉红的回忆”和“忐忑”、金世佳白花花的裸体…
怎么说呢,一看就知道是中戏的人拍的电影。
金馬展看到現在最有力、最喜歡的影片。故事荒謬而搞笑,卻層層剝開推向某些尖刻的現實、人生的殘忍。陳建斌第一次自編自導自演,功力非凡。以前小覷他了。推薦~
从一入手下手知道这个题材,就觉得有意思。陈建斌的导演处女作拍的是一个很乡土,带着黑色幽默与讽刺的寓言故事。傻子与骗子,有了骗子也才有了傻子,其中的讽刺意味也就显而易见了。作为处女作导演,无论选材和形式都不错,虽然有些细节会刻意。但仍是个不同的院线片。三星半
当善良被欺压被讹诈,当善良被说成傻子;当奸诈被提倡被赞美,当奸诈被当成处世准则;善良的依旧善良着,同时也希望社会是善良的
作為一部處女作,我認為特别很是精緻。對白具寓意。劇中人物看似巧,卻都傻。互相拖累,相互糾纏。乍看之下真实的傻子反而是得利最多之人。有點黑色寓言的小品,說不定會是本屆金馬獎黑馬
大头哥笑死我了。可怜片尾字幕都没他的名字。
经由过程喜剧的施展阐发手法来衬托出悲剧,作为初为导演的陈建斌,显然这是给观众的一个惊喜。勺子,就是傻子。此片的傻子难道就仅指金世佳所饰演的傻子吗?并不然,每一个人都是傻子吧。一个勺子=一群傻子。很不错的电影。
庆幸可以看到这部电影 夫妻档的演技飚的很开心 作为电影处女作绝对满分好评
拿小学考卷糊一银幕不叫深邃深挚,叫现眼。玩幽默,得有共鸣,玩荒诞,得有才情,玩讽刺,得有胆量,这片子什么都没有,只有装傻,并不用装,是真傻。装傻还得学贾樟柯,玩点象征,比如牧羊人杀羊的时候挂幅耶稣的圣像啥的,一定能冲出金马走向世界,可惜了。
千百年过去了,在中国依然是“大好人无用论”,究竟谁是那个勺子呢?王学兵被剪得只剩背影反而有加分,村姑我愣没认出是蒋勤勤。中国应该有更多这样的方言电影~~~
戏疯子陈建斌携手美女老婆共同打开导演之路,还有王学兵的助阵,可谓是默契十足才能表达的如此完美
我也是个勺子 一小我私家包场 又哭又笑 看完后放映员忘了给我开灯 我就又坐着哭了半个小时
一个勺子,虽然命运有点坎坷,但是夫妻档很吸引我的眼球,整部电影也感觉不错,不愧是金马提名!
从失物招领到寻人启事,一部寓言性的荒诞小品。重复场景多次出现,神曲运用效果十足。但变成“勺子”后的自我疑问部分,台词还是过于直白。王学兵的角色面前目今一亮,期待能早日上映!
怎么说呢,对这种编排的刻意的荒诞感,已经无感了。阴差阳错地,中国观众的电影观念已经不克不及等量齐观,本片延续着上世纪的画风,一个大写的“我是学院里出来的”“解读我”~
这是小说经常使用的体式格局,把人物置放在一种绝境中,沿着人物的逻辑看他们如何行动,那种朴质的道德感与复杂的现实之间的夹缠,很有张力。特别很是扎实的文本,节奏感很好,不同的方言自带生活气息。陈建斌真不错啊!
生命充满凶险,那些执拗善良的人们,他们没有更深的算计,而人心是一匹疯狂的烈马,怎么会是这一波傻气的乡下人能操作把持的呢?电影真实又残酷,大好人没好报, 幽默与讽刺并存的大戏,这个社会从来不会按照德行的高下分配利益,“大好人”才是大众眼里真实的“勺子。
两段语录: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骗子和傻子。观众绝非傻子,因为大家都在拼命地活着。被傻子缠着的拉条子,拉条子缠住了大头哥……围绕“到底谁是勺子”的台词,太啰嗦了点。它没有让我想起那些中国演员转行拍摄的片子,而是想到了粗糙、凋敝又荒诞的独立影像。
同是学院派,中戏人和北电人拍片气势派头区分大。前者注重舞台形式感,后者注重镜头整体感。前者是显,角色注重起范,视野广。后者是隐,角色与镜头融为一体,小格局尤甚。本片略显造作,大好人在魔幻乡村,陷入暧昧的道德困境,直指人性诡谲。鬼畜风入梦,结尾红帽子当半滤镜,仅有的惊喜。
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点是,除了剧情声,好像没有画外音,没有非得利用配乐去渲染什么情绪的姿态值得广大中国导演学习。
头几天还在夸【塔洛】剧本写的漂亮,各种隐喻留白用架空的体式格局去讲需要细思的故事,勺子竟然也这么干了,可能编剧们真是都被审查制度逼成了这样?玩架空、玩留白,很多话讲一半留一半,架空出一个魔幻乡村,用一个很小的格局去评论辩论人性和社会的世风日下。傻子最后怎么了,片子一入手下手就算讲了。★★★
总体不错,原来一个勺子是指一个傻子,这个片名比较另类
谁说是喜剧?喜你娘的脚后跟!老实人都被这帮畜生欺负成这样了还笑得出来?看着着急又帮不上忙,气愤又憋屈。穷长良心,富生奸计。生活不应该是这样。大好人和好片理应获得更多的尊重。
從舞台上視角到最後被小孩丟東西的傻子POV。臉譜角色與實景,非寫實性與寫實性的結合。以導演處女作來說不壞,表演都不錯,但「大好人無好報、傻人無傻福」的寓言式主題太簡單,戲劇資源也太柔弱虚弱,剪到一小時左右應該挺好。表述体式格局的冗贅與直白,雖不乏應運而生的荒謬,卻不見得是好招。
骗子太多,勺子不够用。人心之险恶,细思极恐。
三星半吧……不知道为何最后一定要在最后点一下题(好像很多大陆电影都喜欢这样)。观众笑得那么开心也很难理解。这样的傻子大概也只有文学电影里有,至少我在现实世界里没有遇到过。现实中,无亲无故的穷人之间并无怜悯之情,他们也不大可能说出“地球被人类白白摧残浪费蹂躏了”之类的悲观的话。
大头哥自己都被关进去了,你还相信他能托关系给你儿子减刑?你这不勺子吗?
故事讲的好。作为演员,特羡慕能出演这出好戏。
长得老实心里奸诈的就是你,形容这个片子合适不过。一个傻子的论证过程,和正常人的距离就是那个窑洞的宽度,洞口之间相望相亲,几步深入内心。五次下车三段冲突后视镜忐忑爬车,夫妻二人正坐强打光一幕特别好,内心戏切割别开生面。"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把你认识了",这话该轮到建斌对王学兵说。
关于“傻子”的双重定义,是真傻还是装傻,经由过程电影故事反思现实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否是也是一个精明的“傻子”
羊群,雪地,空曠的公路,還有路邊的炒貨店和文印照相館,影片生動且原汁原味地呈現了西北城市的風情,畫面和對白也都很花心思,作為陳建斌的處女作,應該至少會贏得一座小金馬。
难怪台湾金马奖如此激昂大方地把这么多大奖颁给了一部大陆影片,原来又是一部“反映”和“揭露”要地本地多么穷困、多么黑暗、多么荒诞的影片。
从一张失物招领到寻人启事,拉条子就是死活理解不过来一个理儿,生活到底该过成啥样?村长有权势,大头哥有财力,连个店老板都敢来教育他,而他却活成一副怂样。领回一个傻子引发连锁效应,西北方言土得亲切质朴,影像气势派头荒诞原生态。民风淳朴敌不过世俗彪悍,片子像植根西北的胡杨,缺水仍顽强生长。
就这破片你们一个个的给打五星啊!这片不是陈建斌导的,你们能打理吗,你们这些影评人也是真垃圾!
1,拉条子第一次带傻子上街,那样的场景街道像在我们身边,是天下大同;2,善心夫妇为善所困,各路认亲团逐利而来,是遍地的事;3,拾傻子、扔傻子、找傻子、变傻子,像一个圈,日光之下无新事;4,老实人没好报,大多不好命;5,看完后即使心中很多谜团未解,但并不用知道答案,因为人生就是这样。
原来是这么个“勺子”啊。充满黑色幽默,特别很是荒诞,特别很是讽刺。作为陈建斌的导演处女作,看不出任何青涩,很成熟,这种选材和成片效果都证清楚明了他这些年储备下来的艺术能力。被勺子缠着的人,最终同样成为了缠着别人的勺子,这种换位所孕育发生的寓意,让人毛骨悚然
年度最佳....
主角面临的困境有点跟《鬼子来了》类似(结尾红色主观镜头简直就是戏仿“鬼子”的结尾),但影片走偏走浅了。马大三杀放鬼子都有其合理性,拉条子是被最简单骗术耍弄,引发的不过是观众廉价的同情心。以象征意义层面来看距离深层次的道德寓言太远。重复累赘的情节太多,暴露了段子故事的单薄。
唯一错误谬误可能就是画面有点DV风,同景别角度的镜头剪在一起令我难熬难过。谢飞老师说时间长,重复信息多。但王学兵陈建斌演得太好了,王学兵这辈子最好的表演就在这儿了。病态的社会,犯混的人总是得利,同情拉条子的观众和他一样都是勺子。故事巧妙辛辣。FIRST影展开幕片。
Copyright © 2025 琵琶影视【www.xywanzh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