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太高,挡住了完美的一切。
想想去年威尼斯lalaland开场时的满堂彩,柏林这部开幕片就显得太不起眼了,本来就是导演处女作,没什么明星,还拍得这么中规中矩流水账。片商朋友问我是否值得引进,我说柏林器重它可能因为涉及反战反思,但传主在中国相对小众,目测不会有太大反响。唯一surprise是,那时候就有希特勒鬼畜视频了...
Django其实是个乱世之中想要保有艺术自由却因为种种原因身不由己的小人物,但整个剧本把他当作时代英雄在塑造,反倒感觉小题大作,全然没有必要。一旦意识形态先行,内容必然被制约;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拍法,若他本身是时代洪流中的一叶扁舟,就顺势让他随波逐流去吧。
音乐与政治主宰了《姜戈》的一生,然而在这部反思二战与民族仇恨的作品里最具政治性的却是艺术本身。
用法国爵士界的传奇人物的传记表现,讲述着法国著名吉他手姜戈·莱恩哈特在二战期间与占领巴黎的纳粹分子抗争的故事,受战争迫害的人,逃亡,压迫,分离,窜匿,片中大量的吉普赛摇摆乐听的如痴如醉,在战争下,能够抚慰人心的依然是一首首可以飘进灵魂的乐曲~(立青映画字幕组翻译
观众真难搞,剧情丰富了就说人物塑造的不够饱满,人物饱满了又说剧情流水。这部剧的重点就是在姜戈本人好吧。不觉得导演想要传达的是反战反思,更多的是想借由姜戈的视角来看一看在战争中被压迫且被忽视的吉普赛人而已。这部片拍的很好,画面调色很漂亮,配乐满分,剧情点到为止,导演很会说故事且把想表达的自始至终都说明白了,真不容易。看完A Star is Born这部烂片后,才领会结构工整最起码让观众看得舒服
音乐好听,电影也不错,另外,超级喜欢塞西尔·德·弗朗斯。
平平无奇的传记。大学时代买过Django的CD,今年读Billie Holiday的自传才意识到这些艺术家是经历过战争的,而我们听他们的音乐的时候是想不到的。就好像《绿皮书》的原型曾经演奏过Yesterday,而我明显觉得Beatles比种族隔离更近代(文明),也是一种盲。老太太演得真好。刻意为音乐节赋予民族英雄的力量,稍显过分,而且在wiki上也没有看到这段经历的描述,音乐毕竟不是妖术。小酒馆演奏欢天喜地,推近才看到艺术家躲在人后撒欢,最后宴会被中断和交际花躲在房间被打断的未完之吻没有切断很好。
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可谓中规中矩,由于主角在法国之外并无太大的知晓度,只能被大多数观众(不公平得)用来与《钢琴师》等经典的同类型作品进行比较,以音乐作为剧情与气氛的串联但是功能雷同且重复,反而落入机械主义的叙事与抒情。
星全给音乐,其他都是空的。非常失望。
安魂曲谱散佚,被迫害的命运无法安魂;盲人教堂绝唱,流浪过的音乐可以永生。为敌人演奏的手被烈火烫过,奏出迷魂曲;为同胞哀悼的心被白雪埋过,谱出安魂歌。空袭时母亲不肯躲进防空洞,笃定信仰,他却把信仰当成迷信。被时代推搡着迂回逃难,见过了烧尽一切的大火,他终于懂得一种信仰,不屈地活着。
二指禅大师
中规中矩,要不是音乐好听真的有点无聊。
给音乐多打一星
怎么连四颗星都没到,演的很好!
20220428le。被遗忘的吉普赛人在二战期间的故事,吉他演奏家姜戈的故事。刻板而老套的叙事。
庸常到家,现在是个人物就要往民族性上拽也是没治了。
脑残粉也只能三星不能更多。Django这个人物的魅力还不如[甜蜜与卑微]里头那几句话。故事讲述乏善可陈,硬拗的地方着实不少,Django弹着管风琴后排小弟拿本子出来记的那段都快看笑出来了,干嘛非要把艺术家搞得兼济天下苦大仇深失掉了他的自身;其实已经预见到《Minor Swing》会出现在一段非常重要的戏里,但看到的时候仍然拽得不行这些耍猴的音乐,把人们都搞疯了!;后面那个吹单簧管的,摇摆的动作可以再做作一点;模仿一下克拉克盖博吧,噢拜托了Django;女主是[西班牙公寓]里那个T,怪不得那么眼熟
那种在具体演奏上的种种规制太熟悉了,二战并没有结束,法西斯以另一种形式崛起
Copyright © 2025 琵琶影视【www.xywanzh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