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客途秋恨
01:36:00

客途秋恨

(1990)
立即播放
  • 弹幕主线
  • 卡顿/无法播放?请尝试切换备线!

剧情梳理

晓恩(张曼玉 饰)留学归来参加妹妹的婚礼,期间发觉与母亲葵子(陆小芬 饰)的隔阂与矛盾只增不减。直到陪母亲回日本探亲时,她才真正开始了解自己的母亲。原来在抗日期间到满洲投靠哥哥的母亲,结识了当时身为军官的父亲(李子雄 饰),并与其结婚,战后决定随丈夫一起搬到澳门生活。因 生活习惯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令母亲与公婆同女儿之间的隔阂与误解不断。然而在母女俩终于取得了沟通与谅解之时,却从大陆传来了从小带大晓恩的祖父中风不良于行的消息, 向来和他们不和的母亲却要求忙拍戏的女儿一定要去......

相关热播

  • 热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半袖

    借碟的时候,朋友说,就听歌好了,电影不好看,可是看完后,我倒是不赞成他的说法。是很旧的片子了,有问题也不奇怪,但是感情上,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其中三段是印象深刻的,其一是母亲和小舅吵架后酒后大哭,“我要让他们看看,他们有的我都有”;其二是母亲回忆父亲当年挽留她留下的情节,“我的记忆中,他是这样说的,‘我希望你留下来永远和我在一起’”;其三是爷爷对晓恩说,“不要对中国失望”。回头再想那首歌,更增唏嘘,大时代下的大人物的命运是那么可悲,“生命是一条任性的河川,急急缓缓,甜甜酸酸。秋天

      芥末蘸酱

    我总觉得妈妈是张艾嘉演的...

      melonking

    以家庭个体经验,呼出香港本是客途,却最终变成归地。而隔岸遥望国家,已成秋恨。以小托大,全片皆是小我私家的体验。却让人感到能与历史相接,收尾时气魄很大。那句 要相信中国,中国会好起来的。令人垂泪。自传题材能读到导演不少小我私家密码。那些东西在以后的作品反复出

      木卫二

    许鞍华自传,“不知身是客”,伦敦-澳门-香港-别府-广州以及闪回中的满洲。前半段真是不怎么抓人,完全就是在看演戏,陆小芬的表演痕迹尤重。后面到了日本,才慢慢入手下手找到感觉。剪接既像害怕煽情,又像生手操作,好在母女故事情真意切,哪怕是念旁白都会感人罢!以及“不要对中国失望”

      Ashes of time

    许的自传式电影,有很多怀旧的元素,香港澳门广州日本……爷爷说的“不要对中国失望”那一段看得人鼻子发酸。而编剧,竟然是吴念真呢。

      57

    背景是巨大的国族历史问题,处置惩罚得比《人在纽约》踏实。剧本降落在母女关系的和解,而客途、秋恨其实不仅止于此。这片子大概是理解许鞍华的钥匙,若文艺便要谈生命,若政治便要谈仇恨,“越亲的越远,越远的越亲”,刚刚好找到一段暧昧的距离。

      易老邪

    这才是许鞍华最好的片子哪。

      大宸

    总是要把对方撕碎,才能重新收拾整顿出一段原本缺失的感情...

      私享史

    爷爷的故乡是广州,客途是澳门;妈妈的故乡是别府,客途是满洲和香港;我的故乡是澳门,客途是伦敦和香港。故乡与他乡,家国与天下。这样的格局大概只有吴念真能写出来,而许鞍华的手法恰到好处地施展阐发了这番格局。张曼玉最后一场哭戏还没到《甜蜜蜜》的火候,不过演员全然不是本片的重点。

      风间隼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胡金铨监制,取材家事,情真意切。每一个角色都演得很好,情感的展开有条理,有力度。看过这部,才能理解许鞍华作品中的古典文学情结、历史感和她的政治热情。

      夏木

    这么苍老的肚子,恐怕再也承受不起这个孙女的重量了吧。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母子两代的心结,惟有在寻根之旅中才徐徐化解,因为——路途是最能看出一小我私家品格的。《客途秋恨》多是最政治的一部许鞍华电影,然而抗战、解放、文革,国仇也不过是家恨的画布。咿咿呀呀的“阳关三叠”催动离愁。

      jimmy

    每次看许鞍华的片子,总觉得他无法是个香港导演,更像是一个温情而犀利的脱北者。让我想起她的《一言半语》和《投奔怒海》,连片子的音乐都这么没有任何香港的脚气。

      Connie

    低调的佳作。国仇家恨不敌客途秋恨,张曼玉与陆小芬的幽婉飘飘摇摇,是最朴素踏实的乡愁

      CharlesChou

    因为是吴念真X许鞍华,这样的组合甚至是超越侯孝贤的。

      晚不安

    通片探讨两个字:隔阂——文化的隔阂,语言的隔阂,母女的隔阂,历史与目下当今的隔阂。英国、香港、日本、大陆,一部中华儿女的流亡史。极容易用力过猛但成熟圆润,讲的是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力。满腔家国情怀,但没有上升到史诗视野,而用年轻一代寻根式的视角代入。未曾想不到100分钟的电影可以承载这么多内容,足见许鞍华的掌控力之强。

      子戈

    许鞍华自传。以母女之间的矛盾与和解为主线。细想其实穿起的是一路辗转,从澳门-香港-英国再到香港-日本-广州,无论在哪,女主都像是一个客人。哪里才是家?心心念念的“回去”,又是去哪?远走是归宿吗?母子故事暗地里,是关于更宏观意义上的“母亲”的认同与寻找。爷爷说:“不要对中国失望,你还年轻。”这部电影拍于1990年,30年后的今天,许鞍华已再也不年轻。不知她到底失望了吗?

      levitating

    许鞍华的自传电影,和《去日苦多》结合起来看会更有感触。也许因为编剧是吴念真的关系吧,这个片子有着港片中不常见到的乡愁气质,爷爷的中国,妈妈的日本,我的香港,三代人之于身份认同的苍凉与缺失,尴尬与执拗,人生如秋,一咏三叹。

      水怪

    二战对小我私家家族境遇孕育发生的后遗症,整个东方人对家国及故乡的情感真挚而又暧昧。这种电影越经过时间的洗涤越能呈现出其价值,六七十年代的港澳,以及电视上的广州(要地本地)及日本,时间这把杀猪刀啊。

      岚行

    永恒的乡愁,穷极一生亦无以穷尽的归途。三代各自寻根,一时的依偎或碰撞,久远的孑然与漂泊。极为强烈的“消逝”印象,观之几度泪涌。他我家国调和得很舒服,样子容貌不大,却不小气。只是偶有拉杂。闪回点算巧致,次数可以再合并。音乐是一大亮点,量少而格式集中,礁枯风冷、浪高海深,听来孤愁萧索碎神

      柯里昂阁下

    许鞍华自传式的书写,倾注了大量私人的情感和记忆,但丝毫不影响整个影片的情绪力量。“在路上”的辗转追寻母亲记忆的痕迹,人物的挖掘带出时代的隐匿变化。许鞍华的笔调轻描但却无比深情,同时也蕴含着对时代或是小我私家的和解。尽管结尾爷爷口中的语义是“不要对中国失望”“希望在你身上”的希冀,但于晓恩、于许鞍华,可能更是一种对新时代的惆怅和迷茫。

      TUO

    许鞍华格局确实不小,空间上远观文革,时间上回望二战。如果总结中心思想的话:和时代相遇,吧。只是篇尾广州一段太粗糙,将孙子设置成智障尤见戾气,毫不遮掩高高在上伤时感事的迂腐,减一分。音乐不知道谁做的,大气,主题曲编曲和半生缘好像啊。

      程小林与萧湘

    李子雄演的那个丈夫真是个大好人,另外,本片证明,外国女人的家长里短跟中国女人别无二致。

      哪吒男

    愈远的愈亲,愈亲的愈远

      阿暖

    七十年代的澳门和日本很惊喜。原本以为电影要谈的是一段回忆,亲情、隔阂与和解,但导演好像总是能把这样极为私密的情绪融入到时代中去。历史不仅是我与世界,也是我与时间,不论怎样走,好像每一步都是错的。如果我早几年就看过许鞍华,目下当今会不会是更好的人?

      桃桃林林

    陆小芬总感觉太年轻,而且表演情绪过度

      布宜諾斯

    幸好晚上一点时间段选了这部看,一点都不困,还有点失眠

      zitsunari

    喜欢,满分

      豆瓣天后董小姐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山下猫

    (090517)人物的有些转变我还是不克不及理解。内容仿佛一个粽子,包得太多太满。小女孩对爷爷肚子的惆怅,很泪。三星半(200130)美术好棒,陆小芬比张曼玉动人,很动人

      空条奈奈

    #CGV香港经典电影主题展#细水长流,慢慢铺垫,娓娓道来,越到结尾越能体会到里面的情感,本就是母女关系的互相谅解,却在“返乡”“客途”中慢慢塞入了国别和历史的极重繁重。不要对中国失望,这幅老人的身躯,再也承受不住这个女孩的重量。

      王17

    小我私家记忆拍出了时代的苍凉感和家国情怀,十分难得,日本部分拍的尤其好,闪回用的很不错,剧本十分出色,台词句句扎心。可惜陆小芬的表演差了很多,把母亲这个灵魂角色演的没了灵魂,反而婊气十足。

      持人的开麦拉

    7.5/10。①女主与她的家庭/亲戚(主要是和她来自日本的母亲)在上世纪中国(1976以前)那个动荡时代中充满隔阂与纠结(最终和解)的弯曲勉强关系,故事涉及的地点包括澳门、香港、东北满洲、广州、日本等。②经由过程弱戏剧化的情节+固定或缓慢的运镜+配乐营造了静水流深的散文诗氛围。③镜头调度平庸(许多时候经由过程调度调整的新构图太随意,表意不够有力),而且有些地方似乎为了对观众友好而牺牲了长镜头。另外感觉摄影(质感)水平不够高。

      Song³

    许鞍华的父亲是国民党文书,母亲是一名日本人,直到许鞍华十五六岁才知道母亲的身世,那之前,她只以为母亲是东北人,不会讲粤语,又没读过书,所以也不太认得中国字,这些差异造就了她与母亲感情的疏远。1990年,许鞍华以母亲漂泊半生的经历为蓝本,拍摄了一部半自传题材电影《客途秋恨》》,初时母亲不同意她将家里的事情拍出来,许鞍华还是坚持了下来,影片在香港公映时,她将母亲送去美国看望亲戚,但后来,母亲还是不声不响地看完了整部电影,她们的母女之情逐渐突破了一切障碍,从未成家的许鞍华与母亲相依为命至今,情感十分深厚。

      裤裤

    今天终于有机会在大屏幕上看一遍了。去日本之前那段,还没咂摸出什么来,结果一回日本立刻起飞了。人人都故土难离,但是人人都离开了故土,人人都在逆旅中,人人都在回首回头回忆和作别之间百折不回。电影是特别很是好的,就是旁边遇到了一个盗录狗,北京路CGV 8排6座,一个猥琐的胡子男,屏幕一直举着在那里录。最后是5座的观众观影中途不由得先说他,他就大发雷霆大骂出口,当时片子还没完,直接打扰到在场的所有观影人,第一次在展影中途碰到这样的没道德没素质的人✤✤✤

      熱煙帶雲

    4.4/5★“我从没见过这么奇怪的家。”童年记忆里的疏离,缘是异乡带来的隔阂。无论客居他乡的爷爷奶奶,还是离乡背井的母亲,亦或后知后觉的晓恩,影片中几乎每一个主角都在寻乡中悄然地继续着自己的人生。可是,广州之于女儿,已然是日本之于母亲的状态。卢老师在课上曾说香港是“借来的时间,借来之处”,它是逃难者的岛屿,是漂泊者的暂栖的地方。哪有什么此心安处是吾乡,人生常的是客途逆旅,多的是离愁秋恨。时间洪流里漂泊的女孩啊,你只能是个路人,是只无脚鸟,是正传里的阿飞。

      匣中猫

    似乎世界发生巨变后,发生了改变的人们回首回头回忆一望,过往总会是烟雾朦胧,而仔细盯上那些飘散在天空中的尘埃,光斑就会从叶影中飞速地消逝。即使不结合起许鞍华的小我私家体验,整部电影都拍得特别动人。

      Mallory

    泪崩三次,真是好剧本啊!吴念真大神!

      跑步去流浪

    美哉曼玉!

      亢龙无悔

    很不错的片,有一定水准

加载中...
收起资料

Copyright © 2025 琵琶影视【www.xywanzh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