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01:53:00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2016)
立即播放
  • 弹幕主线
  • 卡顿/无法播放?请尝试切换备线!
  • 加速备线
  • 卡顿/无法播放?请尝试切换主线!

剧情梳理

《比利·林漫长的中场行走》根据本·芳汀(Ben Fountain)同名小说改编,被认为是伊拉克战争版的“第22条军规”(Catch-22)。故事主角是一名19岁的得克萨斯男孩比利·林(Billy Lynn),他在加入美军步兵部队后,被派往伊拉克沙场。2005年他和同事们在一次交火中劫后余生、逃过一劫。为了展示伊战成果,布什政府把他们召回国,让他们在感恩节那天的达拉斯牛仔队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时与碧昂斯等娱乐明星同台,同时向他们授予荣誉勋章。 不过在这之后,比利·林和其他的老兵又被布什政府重新送回到了伊拉克沙场。 《比利·林漫长的中场行走》电影版被业内看作是“潜在的奥斯卡夺奖热门电影”,因此除了李安之外,该片的编剧也是位奥斯卡得主——西蒙·比弗尤(Simon Beaufoy),他曾凭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获得过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据悉,电影版的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比赛那一天,战争的部分将通过闪回展现.

相关热播

  • 热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天腐之国✤

    最触动我的是结尾处林恩对拉拉队女孩只透露出一点离开军队的念头,女孩就瞬间变脸,全然不似刚才甜美的样子容貌。我想起大学时我最喜欢的电影“她比烟花寂寞”,大提琴家杜普蕾患上绝症后用难以听清的口音艰难说出“When you play,everyone loves you;when you stop,you are alone.”

      亵渎电影

    从未离电影中的角色这么近,都能看到演员眼睛里的血丝,这不是一部主旋律,也不是一部反战片,这就是一个男孩的成长,在人生的一个节点,学会主动的做出自己的选择,走自己的路。对于战争的看法,片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终究不是士兵们眼里的战争,士兵们的战争,只有上过战场的他们才会懂。

      ==

    看到中间差点悲愤得夺门而出。有人为了6000刀的补贴赌上性命奔赴沙场,有人随便花几万刀就为了抢一场球赛的前排座位。军人在战场每日面对生死和炸弹,而你所保卫的国家的人,他们只关心你们是否是搞同性恋。

      托普希特

    比利林恩们的痛苦被大众无耻无情地消费 家人不理解 制片商利用 还有各种猥琐的讥讽和挑衅 就连喜欢的姑娘也只是爱自己英雄的头衔 没人在乎他们在战场上到底经历了什么 再漫长的中场休息也只是孤独的煎熬 一旦入了军营 就再也出不来了 也许只有战死才是归宿 感谢安叔亲身经历般的120帧4K体验 电影的未来

      夏目的丑猫猫

    不管技术怎样,李安始终是李安,除了几个太过于匠气的镜头,故事全程滑润圆滑流利又抓人耳目。中场表演那一段戏真是震撼到头皮发麻,几场文戏也是自始自终的高水准。女孩爱的不是男孩,只是英雄,群众爱英雄,然而只是自我满足的爱慕,他确实没得选择,太平盛世好像才是容身的地方。

      引歌

    和想象中的不一样,一种慢慢浸透的真实感,在战争戏和Half time show这种需要现场感的场景特别很是有效。李安说自己举一反三,每次看李安的电影都是种享受,不论从拍摄方面还是人生方面都会学到很多。能看这种导演的电影实在是荣幸

      惘然

    李安要说的一直以来都是选择!高伟同选择顺从父母,还是举行了喜宴;王佳芝选择还是放走了易师长教师;比利·林恩选择依旧回到伊拉克……其实李安一直想说的是人生的别无选择啊!我想,没有比天秤座更知道选择的重要,和选择的痛苦,以及选择的无奈了。#可能因为我不是技术控,120帧不影响我的观感。#

      芦哲峰

    很多人说李安是用东方人的情感,表达西方人的故事;用西方人的技术,拍东方人的哲学。其实在人性深处,哪有什么东方西方,我们的焦虑,我们的恐惧,我们的困惑,我们的愤怒,以及我们的爱,都是一样的。痛苦是小我私家的,痛苦也是全人类的。

      席幕瞳

    这部电影让我想在结束前冲出影院大哭一场,很久没看到这么极重繁重的电影了。那场show里的真命天女组合从头至尾都是背影,主角站在大屏幕前,头脑里浮现出伊拉克的战争画面,而此时此刻,周围是明星、焰火、欢呼的美国人,那一刻,我真想大哭一场。李安把人更深的孤独(想不出更好的词)拍得那么好!

      Joanna

    看了五天影评我要来打分了。大家提到的槽点我都理解,但都不同意。看了两遍正片,第一遍切实其实被技术震惊忽略了一些内容,第二遍看觉得习惯了很多不会分心。批评技术的,完全是观影习惯的问题。关于剧情,说影片没有批判的,我反而觉得这种中庸的叙事更让我有感触,不会告诉你们我真的哭成狗的= =

      李小丢

    尽管这个故事反高潮,但不可否认的还是会跟着它的叙述红了眼眶。这就是李安,他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讲故事体式格局可能真的会使大多数不了解战争和军人的人,对他们多了一些理解。并非反战片,以及,这也许不是最好的李安,不过比起国内大批晚节不保的大导们的作品,它依然好的让人嫉妒。

      MR.Charles

    4K 120帧 RealD3D 将观众瞬间拉近电影里 开启电影的新纪元 字符子弹烟花全都飞出屏幕 浮目下当今面前目今 这不是关于战争的电影 更是一个男孩在地球另一侧的成长 短暂的中场休息 却让他意想到更为远大的人生和目标 这才是其真实的含义吧

      罗套套

    我真心觉得,这个世界上有李安,真好啊。

      桃桃林林

    三星半,120帧切实其实是特别很是不同,特别很是独特的体验,亮度,清晰度,立体感都是史无前例的,感觉之前看的3D大可能是垃圾。不过,我的问题还是无法入戏,过度关注视觉,而在情感共鸣不多。反而是看24帧的渣版,在剧情和情绪有了更多收获

      披头

    一部仍然很李安的电影,不是战争片,不是反战片,只是单纯地想讲讲19岁的比利的感触感染,细腻、真诚。我想我理解李安为何要用120帧了,为了真实还原经历过战争的大兵是怎么看世界的,这很李安。无比想看120帧!

      老袁

    一直觉得文学和电影是有鸿沟的。有些文字就是不克不及转换成影像。看完就被颠覆了。这部电影极其文学化,尤其是中场表演和战争的混剪以及最后十分钟。

      陀思妥曼妥思

    我晕帧

      大奇特(Grinch)

    120帧+4K+3D,开麦拉每秒都很诚实,1秒120次。剧情和技术是交互的,拍法有代入,主观镜头和碎碎念不像电影,更像一种生活体验。两个空间的平行剪辑,混淆了战场与生活,大众看到的战争不过是被媒体“包装”出来的,唯有士兵自己才知道战争的真正意义。相比中场,战场似乎更安全,很讽刺。

      黄青蕉

    都嗷嗷什么鬼120帧啊,有几个真的在看电影啊,为毛没人说这个电影就是没什么故事,或者说讲了个特别土的故事,从事件人物到价值观都土,李安以往最会的那种,在有限的电影空间里传达无限暧昧可能性的神手笔几乎没用上。四星给稳定的制作水安然平静眼珠子美得想攒在手里偷走的鲜肉男主

      朝暮雪

    时间会证明这是电影史的一座里程碑。

加载中...
收起资料

Copyright © 2025 琵琶影视【www.xywanzh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